新闻动态


2019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论坛(首届)在沪顺利举办

2019-06-24

2019年6月23日,2019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论坛(首届)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顺利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酵素分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上海国际酵素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北京中酵国康酵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出席此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石维忱理事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周海龙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庄英萍院长,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刘海峰副院长,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赵黎明副院长,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魏东芝教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闫丽主任,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李宪臻院长,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毛建卫校长,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恩医用食品联合实验室刘汉民副主任,以及众多业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们。

钱锋院士致辞中表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以依托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基础建设全国酵素研究中心,系统开展酵素研究与创新工作,这对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发展是一件大事,对生物工程争创一流学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将大力支持全国酵素研究中心的建设,希望中心能够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中做出重要贡献。

石维忱理事长致辞中指出,生物发酵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担着绿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生态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会上,举行了“全国酵素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全国酵素研究中心的建立是提高酵素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措施,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规范酵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生态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主题,共同探讨交流大健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酵素产业的发展与趋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此次论坛邀请了六位专家作主题报告。

钱锋院士在《人机共融流程工业智能系统——人工智能与流程制造深度融合》报告中,从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出发,从流程制造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两个角度阐述了二者互相融合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流程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探讨了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为目标的智能优化制造愿景,即实现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的智慧决策与智能生产。报告最后围绕人工智能与流程制造深度融合实现智能优化制造凝练了相关工程科学问题,提出了当前流程工业制造系统智能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工业应用实例。

闫丽主任在《无线信息技术助力生态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与网络强国战略的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模式的转型、产业组织类的重组。报告中从互联网与工业发展的脉络着手,与大家分享无线信息技术如何助力生态产业发展。

魏东芝教授在《智能生物制造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生物产业对国家GDP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预计到2020年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万亿元。通过分析生物制造业的现状与问题,深入浅出地向大家阐述了智能生物制造与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

李宪臻教授在《酵素与生态农业》报告中指出,酵素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工具,互联互通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工业发酵是酵素的核心,通过将酵素产业的在地化发展,可以实现与农业有机融合,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幸福时代。

毛建卫教授在《酵素新兴产业——大健康战略背景下生态产业的新发展》报告中,通过酵素产业的发展情况,大健康产业战略背景,生态产业概况,物联网在生态产业中的应用,酵素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大健康产业、生物经济产业,酵素产业——原料、工艺、物流全过程绿色创新驱动六个部分向大家阐述了酵素新兴产业在大健康战略背景下的新发展。

刘汉民博士在《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展望》报告中,通过分析近十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对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至此,2019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论坛(首届)圆满结束。

DSC_86281.jpg


© Copyright 2018-2023 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01377号  
地址: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A楼210室  邮编:200031  电话:021-54922894
邮箱:ssbt@cemps.ac.cn